阳光屋檐 - 杨林沙宕 :118. 女说男说(5):名人 -澳纽网文苑





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阳光屋檐 - 杨林沙宕

118. 女说男说(5):名人

作者: 余思静 杨林沙宕    人气:     日期: 2005/11/17


名人

余思静

 

前几天,《NZ LISTENER》周刊公布了纽西兰最有影响力的50人,毫无疑问,这50个人当之无愧地可以称为纽西兰的名人了。

从排名名单的前十名可以看出,这首先是一个集权力、财力为一体的排名,其次才是对社会贡献和个人成就的肯定。换言之,要想对社会有影响力,要么以权力取胜,要么靠财富领先,再不然,就创造点奇迹,让世界为之震惊,比如电影导演彼得.杰克逊,就是通过他导演的电影那独特的视角,使万众倾倒、让世界瞩目,对纽西兰也是一项不可磨灭的功德。于是,占有的权力有多大、拥有财富有多少、对社会的贡献有多重,便决定了其成为纽西兰有多大分量的“名人”。

当然,影响纽西兰的不仅仅是这50位名人,还有各行各业、各政党、各教派、各族群甚至林林总总的各社团的名人,大大小小不计其数。总的来说,名人的名气就象商品的品牌一样,取决于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的人名垂千古,有的后来居上,有的瑰丽多姿,有的则黯淡无光。

在当今社会,成名的方式不外乎这么几种:有热心公益的,有掌握权力的,有奉献爱心的,有创造奇迹的。有的人成名是数十年卧薪尝胆、默默耕耘的结果,有的人是机缘巧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无论如何,在这千奇百怪的红尘中,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实在不足为奇,比如那位放胆预言某政党一定不会赢得EPSOM国会议席最后失荆州的绿党国会议员候选人,不得不在大街裸走收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以前这位仁兄在其党内甚至国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绝对不会知名到裸走后那般家喻户晓、“蜚声”海内外。

这还不算怪,更有甚者,为了出名,为了引人注目,不顾惜社会名誉和社会道德,使出象“制造绯闻”这样的招数,各种假新闻、假事件层出不穷,挖空心思地吸引人们的眼球,以身体做卖点,以脸盘为招牌,到处翻云覆雨、哗众取宠,只要出名,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闹剧不是偶尔为之,而是越演越烈,君不见,好多报刊的头版头条时不时就是这些香艳、肉糜的消息。

如果说纽西兰绿党的那位国会议员候选人的“裸走”还有点戏剧效果,可以博得一笑的话,那些哗众取宠的娱乐闹剧实在是伤风败俗、欺世盗名。这些人,就是暂时有了名气,也只是昙花一现,有的最后落得个凄凉的结局。最让人担忧的是,此风一开,世风日下,道德的大厦将可能被逐渐蚕食,最终哄然倒塌,与之一起失落的,还有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义心。

真正的名人,不是巧言令色、粉饰包装可以达成的。如同那沙砾中的金子,即使时磨日蚀,也不会褪去那本底里具足的光辉。

在我们生活的这块“人间净土”,似乎还没有颓废到需要采用那些极端手段来出名的境地。周遭的人们大多循规蹈矩、安居乐业,用平实、自然的方式诠释人生。这种淳朴的社会风尚和人文环境孕育的多是真善美的舒张和与之相伴的宽松社会氛围、平和的心态和身心的愉悦。我们周围的名人,大多数崇尚平等、自由,他们都很享受平凡,有时平凡得人们告诉你那是名人你都不信。从他们那与你我一样闲适的神态中,你根本想象不出他们有着惊人的辉煌。

没准那一天,当你在海边悠然漫步,或是在大街上匆匆行走的时候,那迎面走来并向你微笑着打招呼的,就是一个名人。

 

*******************************************************************************

 名人?

杨林沙宕

 

在这世间来来往往的人千千万万,我只看见三种人,一是为名的,二是图利的,还有那既要名又谋利的。如果谁要告诉我,世上真的就有那不为名不为利的,我不忍心对您说没有,可是我心里会告诉你,我就是不信。

名是个好东西,利也挺诱惑人,要是这两样都能够兼收并蓄,可真的是件好事情。即便那没名没利的主,说起这倆字儿,也禁不住眉飞色舞。

要想知道一个人有多大的名,有多少财富,听听他或她说话的口气就能看出点端倪。最经典也是“最高境界”的,莫过于这两句话:一是“做人难,做名人难,做名X人更难”;二是“我除了有钱,什么也没有了”。这口气怎么样?北京话管这叫“牛”。

好了,今天咱们专门侃侃这“名人”。远的咱不知道也不说,就拿把小锄,薅薅奥克兰这一亩二分地里的“名人”。

咱老祖宗有句俗话,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奥克兰地面上,华人不多,就那么几万,可政、商、工行行都占。这里边“名人”有多少?旁的先不说,光那为“维护广大华人同胞合法权益”而设立的社团(您先别笑,去查查各社团的中文章程,看哪个社团没这一条?)就有好几百个,那些个会长、理事长不能不算名人吧?用官方的话说,叫侨领。还有那赚了大钱的成功人士,有几个人不知道他们的鼎鼎大名?再有,没事就在报纸上开专栏免费写文章的,经常给电台热线节目打电话的,脸不熟名熟,名不熟声音熟,凑合着也应该算名人吧?

一天收到一张精致的请帖,叫咱去一个有名的大酒店参加一个庆典。这是瞧得起咱,不去那叫不识抬举。几十张桌子几百个座位全坐满了,连外交部长、种族事务部长、警察部长都来了,而且轮番上台致辞,场面隆重之极。台上吹拉弹唱样样齐全,看得我耳热眼晕。庆典的主人那张写满骄傲和幸福的脸,红扑扑的,让咱这没见过大阵仗的羡慕(准确点说应该是嫉妒)得五体投地,心里边直感慨,做人做事到这份上,还图别的啥?足了。旁边的一位老兄嘴角一直挂着怪异的笑,咱非常不明白这是为啥,酒足饭饱出来,我逮住他就问干嘛那样,他嘴里连连说着“不容易不容易啊”,就是不搭我的话茬。旁人告诉我,原来那庆典主人的真实生活,就象那张脸,卸去涂抹在上面那光鲜亮丽的粉脂以后,惨不忍睹。我跟人发急,说坚决不信。

偶尔参加一个大呼隆会议,收到一位“名人”的名片。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名片,上面印着一、二、三……五六十个头衔,太长了,于是叠了三叠。咱常拿这张名片示人,瞧,咱多不简单,跟某位先生是朋友,不信?有名片作证。朋友笑了个半死,管这叫打了三折的名片。咱听起来非常不舒服。打折?怎么跟处理商品似的。朋友讲起这位仁兄的故事,连我这不懂幽默为何物的都忍俊不禁。笑完了,我还是不信。

中文报上有文章介绍一位作家,说他的作品在中国影响了一代人。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从他那儿买到他的一本书,翻开便读,可那上面的文字怎么也不象可以影响一代人的东西。不巧,有一回邂逅这位作家的一个同乡,便问起这件事。人家一脸不屑的神情,不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这年月,没什么比出书更容易的,只要自掏腰包,在书里爱说啥写啥,全是你自个儿的事情。

还有……

后来我学乖了,从此再也不打听“名人”的事情,免得又一次伤心。

反正我是看明白了,大凡那被人叫做“名人”的,大多不怎么被人敬着。因此,今后您要是看我不顺眼,怎么骂都成,就是别管我叫“名人”。

 

                    2005年11月7日 奥克兰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阳光屋檐 - 杨林沙宕 文章


视频杂志《阳光屋檐》:跨越十八年的旅行

《阳光屋檐》视频杂志开播了!

188. 看见了月牙,也看见了太阳

187. 2020,奥克兰的最后一抹秋色

186. Liuyi,柳依

185. 透过乌云层的一缕阳光

184.渐渐远去的KIWI魂

183.两个平凡人的不平凡传奇

182.德意志姑娘露西亚(Lucia)

181. Solene: 我来自诺曼底

180. Liuyi,柳依

179. 皇后镇,两个旅人的对话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