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送别诗《送魏二》欣赏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诗海漫游 - 若缺

王昌龄的送别诗《送魏二》欣赏

作者: 若缺    人气:     日期: 2005/8/9


    王昌龄(698-约753),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开元十五年(726)进士,历任汜水尉、校书郎,谪岭南,北还后又于开元末,贬江宁丞,晚年(天宝七年,748)再贬龙标尉(今湖南黔阳),世称王江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起,还归故里,被刺史闾丘晓所杀。他的诗擅长七绝,以抒情为主,景物描写往往是情感的宣泄或补充。他的诗,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如《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均为著名的边塞诗。他的送别诗的抒情风格以诚挚深厚为特色,言少意多,更耐吟咏思索。王昌龄以七绝而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
    存诗一百八十多首,原有集,已散失,明人辑有《王昌龄集》。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这首七绝是一首送别诗,诗人被贬龙标尉时所作。
    自己贬官远方,又与友朋分别,心情可想而知,但这首诗写得含而不露,“有余蕴”。
    一句,“醉别”,叙事,写出酒浓情深,尽醉为欢,却要分别,隐含着朋友、知己难以说完的离情,透着一份感伤,真是“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这份情感在诗中并没有明点。而一个“别”字精确地点明了诗题;“江楼”,记地,是宴别的地点;而且又是橘柚淡淡飘香的秋季。
    二句,是写友朋离开江楼,送友人上船的情景。写法上是寓情于景: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江风吹雨,雨入船中,给人自然是一种凉意。诗中的“凉”字,虽然是一种身体的感觉,何尝不是心理的感受?这就把在饯别宴饮中的依依惜别和贬谪中的失意两种情感,在这种暗淡的秋风秋雨的景色中呈现出来。再加上一个“引”字写得很生动,它与“入”字相呼应,给人一种不疾不徐,飒然而至的感觉,真可谓善状秋风秋雨的特点。
    后两句,诗人在写法上又很具特色。我们先看王昌龄的另外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首诗是王昌龄为江宁(今南京)丞时,送他的朋友辛渐取道扬州,北上洛阳。头两句是写昨夜在芙蓉楼上为朋友饯别,第二天清晨在江边送别的情景。因为朋友回到洛阳,即可与亲人团聚,而留在吴地的诗人却只能象这孤零零的楚山一样,伫立江畔空望江水逝去。所以后两句自然引发临别的叮咛,这里,“玉壶”比喻高洁清白的品质,六朝诗人鲍照就有“清如玉冰壶”句。这里诗人拜托朋友带去自己依然冰清玉洁的坚持操守的信念。这里的蕴涵,一方面,比比任何对友朋的思念更来得深情。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此时诗人的情绪与境况远不是写《送魏二》诗时的心境。
    通常绝句送别诗的写法,往往后两句应归结到祝愿、叮咛、惜别之情。最有代表性的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王昌龄在这首诗中,打破这种写法,推开眼前的情与景,借助想象,以“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者虚拟了一个境界:诗人想到的是在于朋友分别后,朋友在遥远的潇湘之上,愁听猿猴清幽的啼声,就连梦中也无法排除。末字一个“长”字状猿声相当生动,使人想起《水经注ž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这种虚拟的情景的展示,更能表达友朋行旅中在孤寂环境中的愁苦,同时也就把自己对友朋的留恋一并倾吐出来。
    以这种虚拟手法来抒写心情,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代之为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诗海漫游 - 若缺 文章


冷酷现实中的自我抉择——读诗笔记

咏月与中秋诗——读诗笔记

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杯春露冷如冰——读诗笔记

婉转曲折的别情

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煜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赏析

《春江花月夜》欣赏

读诗书简

诗人的真性情——读诗笔记

记忆的雪已成永恒

走近芳竹秋天的诗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