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读书的重要
知识改变命运
典型案例:奥巴马 俞敏洪
现在你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受生活的苦
24农历节气(什么时候干什么事,小时候就是学习的黄金时期,事半功倍)
俺小时候也很想玩,回想起来幸亏当初坚持刻苦学习(本人的经验)
设想一下老年读英文是多么苦。即使是旅游,年轻时不出去闯闯,老了有钱也走不动!
有人或质疑,不读书也常有发大财的。其实,我们要有概率统计的思维:
暴发户确实存在 但: 平均学历与收入成正比
干任何事都需付出,要树立读书是生活的一部分
社会一直在进步,人作为社会一个体,一定要与时俱进举。
长位居华人首富人:李嘉诚,他的成功在于他与其团队的学习能力。
他的生意一直在转型中进步,长盛不衰,屹立不倒!
令人佩服的是,李超人一直坚持每天睡觉前都读半小时书新资讯,包括高科技的知识。
2, 如何读好书
勤奋 天才 兴趣
兴趣出勤奋, 勤奋出天才 ---郭沫若 (高度概括!)
a) 兴趣最重要!
成功案例:
张益唐
img.aspx?url=http://k.sina.com.cn/article_2243807243_v85bdc80b019004wle.html
我研究生同寝室同学朱跃奇:
img.aspx?url=https://www.sohu.com/a/241058074_691987
前日本籍诺贝尔化学获奖者说过一句很让人认同的话;很多诺奖获得者并非智商特别高,而是他们对所研究的领域的兴趣和专注!
“失败”个案,前轰动全国天才宁铂 (兴趣不在物理上)
光勤奋没用: 农民工(也许是最勤奋的,但这里没有贬低农民工的意思)
b) 方法
华罗庚 读书 厚薄关系
华罗庚教授把读书的过程归纳为“由薄到厚”与“由厚到薄”两个阶段。
他说:“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感到就是那么厚;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深入的探讨,在每页上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料,那就会觉得更厚了。但是,当我们对书的内容真正有了透彻的了解,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握了全书的精神实质后,就会感到书本变薄了。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要经历的过程。这样,并不是学的知识变少了,而是把知识消化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总结:努力学习,由厚变薄是基础,而由厚变薄则是学习好(数学)的关键;
学习很优秀的学生,他们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善于思考总结,有很强的化厚为薄、化多为少、化繁为简的能力,这是他们能学习的关键所在。
除了脑子消化吸收,肌肉也有掌握问题(肌肉记忆)。例如: 学习开车,游泳 高尔夫 拉小提琴等等。
c) 厚积薄发 水到渠成
(不要怕丢脸,要有小孩好奇和像小孩学讲话一样。一句话,行动胜于一切)
As the saying goes," Actions speak louder than words."
日积月累 每天进步 我两同学的儿子(一个读哈佛,另一个读MIT);
讨教经验后发现:(效率 和 积累)
3, 父母的作用
有爱、有耐心、也有方法的好父母
言传身教 (高考状元,很多出自教师家庭,有状元说,父母比自己还喜欢读书)
钱用用在刀刃上,小孩教育钱一定不能省。关键是扶上马,要敢花钱。年轻是花在儿子上几万,比老了给儿女一百万更管用!
再举一例说明父母在教育方面的作用:
我大学的朱同学朱的儿子,对小提琴很有兴趣,成就一般。但由于他对儿子教育的极度重视与投入,儿子比老子厉害!这也是教育的重要性充分体现。
2018年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朱凯源
img.aspx?url=http://www.huarendianping.com/article/22573
img.aspx?url=http://www.sohu.com/a/228313407_367421
这里想引用国家育婴师陈妍的一段话结束本次的分享:
无论是读书,还是做其他任何事,我们要教孩子的是,之所以努力,并不是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是这本应该就是生活的常态,且需要旷日持久地坚持。但不用担心,这一路爸爸妈妈会陪伴在他们身边,倾听他们的烦恼,共同找到解决方法,并在他们需要时,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
人的一生也许有99%的事都不值得,但只要有那1%的值得,就应该要义无反顾地去努力。
当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真心实意努力去追寻人生那1%的值得时,这个过程中的自信、乐趣、幸福感、成就感、价值感……也必会成为这个孩子生命中最璀璨的点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