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澳纽网文苑 >
纽西兰华文作协
我在紐西蘭學種菜
作者: 包家鴻
人气:
4112
日期: 2015/2/4
在紐西蘭,學種菜是我生活中的樂趣之一。
以前住在杭州,雖然也喜歡搗
鼓些花花草草和自種些蔬菜什麼的,無奈居住在到處是水泥地、柏油馬路和高樓大廈的市中心,居室是八十年代的公寓房,沒有種植空間。小小的三樓陽臺上種蔥:
怕澆水不慎水漏到樓下;種絲瓜:又怕瓜藤向上攀爬影響樓上住戶的採光,為避免鄰裡糾紛和矛盾,壓抑著興趣愛好,只能在陽臺上種些不太需要澆水的小型肉肉植
物。
來到紐西蘭後,住處前後的二個自家花園令我開心不已,經過規劃:前院純粹種花種草,美化社區環境;後院除了種花草果木,我從園藝店買來了鋤頭、鐵鈀等種菜工具,開闢出了一塊長7米、寬6米共計42平方米的土地,又在奧克蘭丟大垃圾日時到街上撿來木板,磚頭等,把土地分割成大小不同的五塊,這樣我的菜園初具雛型;按照“種植樂園”的經驗介紹,經過給土地翻土、曬土、放基肥(基肥都是我用廚餘和樹葉等做的有機肥),然後在這塊快樂天地裡學種菜。
常言道“活到老,學到老”,學種菜,使我享受到了“學到老”的學習之樂。
什
麼季節種什麼菜,怎麼下種,怎麼育苗,怎麼澆水,怎麼施肥都大有講究,我邊學邊用,學習著並快樂著。回想我第一次種佛手瓜,朋友送了一個瓜種,我自作聰明
地把瓜肉剝開取出裡面的瓜核種到土裡,別人同時種的瓜都發芽長蔓了,我的種子卻還在土裡不肯露頭,請教了朋友才知道種佛手瓜要把整個瓜種埋進地裡,那瓜肉
是種子的肥料倉庫,我把瓜肉剝了,種子沒有及時得到營養供應,當然要比別人出苗晚了。好不容易等到出苗長葉,我趕緊給苗施肥,補足營養,沒想到第二天二棵
生龍活虎的瓜苗全部死翹翹,上網一查,原來佛手瓜苗小的時候不能施肥,瓜種的營養足夠瓜苗成長,就象剛出生的嬰兒,
6
個月之內只需母乳餵養,無需添加輔食,這時候給瓜苗施肥無疑揠苗助長,瓜苗就會被活活燒死。種菜真是看似簡單,其實大有學問啊!吃一塹長一智,第二次再種佛手瓜就有經驗了,去年一棵瓜苗長了80多個瓜,這不僅僅是瓜的收穫,也是學習知識的收穫。
躬耕菜園,看著植物從小到大一點點的生長、開花、結果,使我享受到了成長之樂和收穫之樂。
每當我把一粒粒的種子種下土地,就象孕育了一個個新的生命,每天清早,當喧晨的鳥
雀把把我從夢中喚醒時,我第一件事就是走進菜園,去看幼苗的成長,關注不同蔬果的生長渴求:已經破土出苗的大頭菜,隨著幼苗的發育,生長的空間漸漸擁擠,此時要做適當的間隔疏苗,以助其保持最佳的生長空間(去年大頭菜豐收,收了100多
個,用浙江海鹽傳統醃制法醃制,味道好及了!);番茄長大了,每天要觀察是否長了腋芽,及時摘除杈枝,有益於主莖幹的發育,保持營養才能多多結果(今年的
番茄已碩果累累);南瓜往往雄花先開,雌花晚開,我就把先開的雄花摘下放冰箱,等雌花開了再授粉,做著人工授精的植物醫生,從而保證每一朵雌花都能健康地
結一個南瓜(去年收了10多個南瓜,最大一個有6斤重)。在碧綠養眼的菜園裡,看著瓜藤上的小瓜一個接著一個從花托下露出笑臉、一顆顆鮮活的生命從稚嫩到成熟
的轉化;看著菜園中彩蝶飛舞,聽著菜園中蜜蜂嗡營,真使人恍入仙境,什麼滾滾紅塵,煩雜世事,此時皆成身外物。
大地滋養了我們,我們為大地而勞動,這是人與大自然的交流,你付出多少,就能有多少收穫,我在菜園揮汗勞作的報酬是菜兒們你呼我喊、你追我趕,實現著它們生存的要求和奉獻的使命。
生命的蓬勃生機在我的菜園裡盡情展現:青菜、芹菜、香菜、莧菜、青蔥和割不完的毛利菜鬱鬱蔥蔥;往上長的番茄、辣椒、豇豆、絲瓜和開花很好看的扁豆錯落有致;往下長的地瓜、土豆、蘿蔔和雪蓮果一片蓬勃,如此多的品種隨著季節的轉變而依次更替,就是今年第一次種的玉米也豐收在望,小小菜園體現著“只要耕耘、就有收穫”的質樸道理,收穫的樂趣妙不可言。
收穫蔬果的快樂不僅飽了全家人的口腹,還使我享受到了分享之樂。
每當採收季節,我會把菜園裡的勞動果實分送給英語班的同學、木蘭拳的拳友和左鄰右舍,把幸福複製得到處都是,把快樂撒滿人間。鄰居洋人老太太經過我的菜園,我會隨手拔兩棵翠綠的生菜或摘兩個佛手瓜送給她,每每當她收到我的禮物,就會連連說“Thank
you”,她還特地邀請我到她家花園看她種的繡球花(洋人花園只種花不種菜),還摘了二大捧繡球花送給我,分享使友誼在不知不覺中發展深化。因為分享,我得到了快樂;因為分享,我感到了幸福。
在紐西蘭學種菜,我享受到一耕一鋤勞作的甜美,品嘗到一點一滴生活的美妙。
2015年1月26日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