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4237
日期: 2013/2/1
最近《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报导了新西兰奶制品验出微量双氰胺。消息来源并非记者明查暗访挖掘所得,亦非喝了毒奶受害者爆料提告,而是新西兰有关部门在奶制品中检测出残留物之后,停用双氰胺肥料,公布风险评估过程的结果。有证据显示,去年九月有关部门巳发出风险提示,尽管独立的检验结果显示奶制品中所谓含毒量甚至低于食盐,迹近于无,但基于对食品安全隐患「零容忍」,还是采取了措施,并公诸于众。
这一消息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都引起了关注,其中以中国大陆的反响最为巨大与热烈。仅看媒体在一开始报导此事所使用的题目,甚么「奶粉王国深陷毒奶门」,「奶粉神话的破灭」,「新西兰奶粉被曝有毒」,「新西兰毒奶粉尴尬」等等,就足以令人有「新西兰奶粉末日」的天崩地裂之感。
随之而来的指责还有新西兰对奶制品含毒「瞒报三个月」,认为中国大陆消费者在获悉新西兰奶粉含毒之后,还不改购国产奶粉而是继续购买其他洋奶粉,是一种「崇洋」。甚至还有议及在海外进行乳制品投资「走出去」企业,躺着中枪,进退两难的文章出现。
在新西兰进一步公布独立奶制品检测报告结果之后,乳制品巨擘「恒天然」以及政府也分别作出纽产乳制品绝对安全的说明,台湾、香港的卫生部门亦经检测新西兰奶粉并无有害成份。中国大陆一些媒体遂出现理性、客观、正确看待新西兰奶制品事件的呼声,其中有些文章写得甚精辟,观点鲜明。但是中国大陆的奶粉消费者仍如惊弓之鸟,未敢返回市场,新西兰奶粉虽未下架,但销量仍然下跌。
透过此次新西兰乳制品双氰胺事件,首先可以从新西兰与中国两地消费者的反应,发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之不同。按理说乳制品产地国的消费者,日饮夜喝自己国家的乳制品,如今发现疑有含毒物质残余,反应最大最迅速才是。但新西兰本地的消费者却没有表露丝毫的恐慌,依然用本国牛奶泡茶,以本国奶粉哺婴。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大家对食品安全有足够的信心,住在这里的人包括其他国家的消费者都绝对信得过「新西兰制造」这个品牌。
「新西兰制造」这个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这是竟百年之功、官民致力的硕果。
反观中国,妈妈们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又经历了许多其它牌子奶粉质量差劣的风波,故对国产乳制品不复信任,实际上是乳制品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崩溃。食品安全堪忧,缺乏信任,造成消费者高度敏感、多疑,稍有风吹草动,再加上媒体推波助澜,很容易改变消费习惯,转换其它牌子。尤其是奶粉,每家只得一子或一女,婴儿全凭奶粉摄入生命所须之营养,难得中国的妈妈们一片苦心,为了自已惟一的孩子,东奔西走想方设法购入安全优质的进口乳制品,个中所花费的金钱与心血有多巨大,可以想见也值得同情。
中国妈妈们为哺育婴儿寻找安全奶粉的奋斗,实质上是为中华民族养育健康一代的了不起的努力!
媒体与其对她们苛责,不如对危害中国食品安全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监督,严加鞭挞、彻底揭露。同时应深入探讨国产乳制品并未因新西兰乳制品风波获利,反而再度受质疑的「逆向效益」的原因所在,推动在中国确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切实层层面面地人人贯彻执行,从奶源到保管、生产、销售一直到餐桌,确保消费者喝到洁净的牛奶与奶粉。
本次事件证明品牌对一个国家有多么重要,而树起一个品牌后面的质检安全管理制度与消费者的信任又有多么重要。
随着中国消费者对新西兰乳制品的需求增长,中国乳制品企业与商家为因应消费者对洋奶粉的信任,采取了多种办法,除了在新西兰建立原料供应基地和生产平台,也有从新西兰进口大包奶粉在中国分罐包装,或是在新西兰本地购买大包分罐包装的,所使用的牌子除极少数为名牌,很多都是名不见经传甚至自创,有的还使用约翰•基总理的头像作为生招牌,以证百分之百新西兰制造。
目前新西兰乳制品品牌的建立,是因为纽国一万一千多个牧场被置于食品安全局监管之下,牧场主、运输商、储存商、制造商、出口商,自觉遵守乳制质量量安全制度,乳制质量量受到很好的控制,所以多年来一直没有出过问题。现在中国市场的需求导致越来越多业者的介入,人人都想在「白色的金子」中分一杯羹。然而在乳制品漫长而复杂的生产、制造、包装、与运输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岔错,人为也好非人为也好,都会带来不可想象的恶果,届时新西兰乳制品的优秀品牌很可能毁于一旦。
这次新西兰乳制品不是事件的「事件」,应该给新西兰政府以及乳制品业者敲响警钟,这次验出残留双氯胺无害,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对「新西兰制造」的信心,是须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来维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