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侃了一下當代藝術。朋友立即打電話問什麼是當代藝術?我一時語塞,這還真的一下講不清耶。
按中國大陸給當代藝術下的定義是,凡是近期生產的藝術作品,就是當代藝術,也就是說,不管是架上藝術,裝置藝術,行為藝術,影視藝術,網上藝術只要是近期生產的作品統統算當代藝術。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可在實際生活中卻滿不是那麼回事。一個畫展套上“當代藝術”這個詞,給人的印象一定是裏面的藝術品是新的,時髦的,流行的,而那些傳統的,寫實的哪怕昨天才畫好的藝術品,一定會被排斥在“當代”之外。“當代藝術”成了那些標新立異,反叛傳統的藝術作品的代名詞。就連我的文章裏,只要觸及這些所謂的前衛藝術,也不免隨大流,冠之以“當代藝術”。這也是一種無奈吧,因為在藝術詞典裏,確實還沒有一個專有名詞來給這種新型藝術下定義。
師出無“名”,這些藝術也怪可憐的,都長這麼大了,連個名字都沒有,難道是庶出不成?似乎也不能這麼說,這些“亂七八糟”藝術從哪兒來?好象從杜尚那兒來。杜尚從哪兒來?大概從畢卡索那兒來。畢卡索從哪兒來?恐怕從凡.高那兒來。凡.高從哪兒來?也許從米勒那兒來。米勒從哪兒來......追來追去還是追到古典畫那兒去。如果我們直接說:這些看不懂的藝術品是從古典藝術那兒來的,不少人會無法接受。可是順藤摸瓜這麼捋下來,還真有點順理成章。看來它們還是“根紅苗正”師出有“名”。
還是給它起個名字吧。
不過也挺難。
叫它前衛藝術?所謂“當代藝術”確實很前衛,很難找到比它更超前的藝術了。大有舍我其誰的氣勢。可為難的是似乎它們不大情願。何謂前衛?顧名思義,就是永遠保持超前的狀態。成為藝術界的領頭羊。為了維持這個領先地位,你就必須不斷的更新你的藝術產品。絞盡腦汁翻新花樣。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樣一來你的藝術產品可就帶來兩個先天不足,一是短命,二是淺白。好不容易變著法兒搞出個新玩意兒來,還沒鮮活幾天,一個更新的玩意兒冒了出來。而原來那個“老的”新玩意兒立馬失寵,就像岸邊的小草一樣,被人們失憶的大浪無情卷走,一去無回,再難留痕。另外在快速的更新過程中,藝術家不可能賦予他的藝術品有更多得更深的含義,使大多數這類產品顯得淺白,初看眼前一亮,再看就經不起細琢磨,沒幾天誰看誰審美疲勞。有了這兩個致命傷,再起這麼個名字,豈不是自毀我長城嗎?
現代藝術?聽說英文裏這些時髦藝術定義為“現代藝術”。不過“現代”這兩個字顯得時間長了點,跟七八十年代的過氣藝術為伍有失身份。與其叫“現代”還不如叫“當代”,有了這個名字,當代藝術中我就是主角,堂主,那多霸氣,多有厚度,聽起來人都能橫著走,氣派大了!唉,就是人家不肯給這個名字。
叛逆藝術?老實說這個名字倒是刨到這種藝術的根兒了。所謂“當代藝術”總體上就是反叛我們通常所習慣的傳統的,古典的藝術。西方藝術活了幾千年似乎到現在才剛進入青少年時期,逆反行為成了時尚,時髦。那真像個小青年,什麼都和你傳統藝術對著幹。你寫實我就抽象。你抽象了我就敢用照片來替代。你要基本功訓練,我就咒駡基本功,說它是枷鎖,不是藝術。你一元化,我偏要多元化。甚至看你用畫筆,顏料,畫布作畫,都不順眼,統統把它們扔進垃圾桶,甩開膀子,見到什麼用什麼,錘鉗銼剪已不是什麼稀罕物,用馬桶刷子作畫你見過嗎?請別笑!人家可是當作一件極嚴肅的事情來做的。
怎麼樣?挺合適吧。
也不好,“叛逆”兩字頗含貶義,似乎要背負反傳統道德十字架的罪名。
那就換個詞,“新新藝術”怎樣?
有人說所謂“當代藝術”說白了就是出新。不循規守矩,日日換新顏,是“當代藝術”的生命之源。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的時髦派們倒是非常喜歡。可好是好。只是少了一點兒造反派的味道,“破舊立新”嘛,只“立新”沒“破舊”不行。
要不叫多元化藝術?“當代藝術”確實崇尚多元化。只是傳統的,古典的藝術也屬多元化藝術之一。你讓“當代藝術”獨佔,恐怕這兩個“冤家對頭”誰也不高興吧。
好了,名字起了一大堆,沒一個合適的,這下可犯難了,怎樣解決呢?
其實,細細看一下咱們起的每個名字,你會發現一個問題,即雖然這些名字不怎麼合適,可這些名字卻反映了“當代藝術”的每一個側面,把它們組合起來,“當代藝術”的原本面目就顯露出來。他們是:前衛的,現代的,叛逆的,新新的,多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