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強者嗎?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读者来稿

這就是強者嗎?

作者: 南太井蛙    人气:     日期: 2008/10/8


        在一篇大陸常熟市某小學五年級女生寫的作文裏,這位十一歲的小姑娘從家中魚缸裏大蝦吞食小蝦,聯想到自己的學校﹕「在社會上,這種弱肉強食的現像就更多了,比如在學校中。在一個班級中,總有優劣者,好學生步步高升,差生只能沉浸於N次的訂正、老師的臭駡之中。現在班級中的差生還沒感到壓力,不過到了升初中就不一樣了。一直聽家長說:你給我好好讀書,考個前十名!不然考不上實驗中學,天天給你喝粥!為什麼一定要考好學校呢?原因很多,你考上好中學,那種中學中校風好,人人學習好,從來沒有打架之類的事,如果你成績好,就能考常熟的兩家高中。這樣,你就等於一隻腳進了好大學的門,考南大、復旦沒問題了。而差生即使花大筆錢進了好中學,大家都會看不起你,到了初二,又要分班,你上了
差生班,前途就完了。好學生到哪里都受歡迎,而差生就被弱肉強食了。」

        女孩的父親把這篇作文貼到了網上,還加了一段按語﹕「這是我女兒上星期的周記原文,一個字、一個標點都沒變動。不知道該作何評價,想不通五年級小學生會有這樣的思想,看來這個世界開始越來越現實了,連小孩都明白生存中競爭的重要性了。還好,她所說的要強是讀書學習,如果她要比父母的金錢和勢力的話……」可以看出這位做父親的,還有點炫耀女兒年紀小小就深諳世故的意思呢?

         設身處地想一想,這位父親与女兒之所以有這种想法,也不是憑空而來的。經過近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物質主義將人改變成經濟動物,在龐大人口空前激烈的生存競爭中,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立足与出頭。

        不知道從什么年代開始,達爾文創造的「進化論」,竟然被某些人利用,把生物界的弱肉強食,引進了文明社會。在他們眼中,一個世界、一個國家、一間公司、一所學校甚至一個家庭,竟然都會出現和生物界一樣的殘酷爭奪。「文化」前面再加上「叢林」二字,也就成了一種生存原則的依椐,最近台灣就出了本新書叫《辦公室叢林生存法》。

      動植物爭奪生存空間是很激烈的,稱王稱霸的都是一些筋肉發達,牙尖爪利,奔跑迅速的猛獸,其牠動物踫上獅虎豹,除了拼命逃生,無力反抗。

        看「國家地理」頻道,總可以見到許多動物,天上飛鳥,水中游魚,叢林巨象,荒野獅蹤,獵捕其牠動物,撕咬噬食的鏡頭,十分血腥恐怖。

        在茂密的熱帶雨林,大樹越長越高,葉冠越長越寬,爭取更多的陽光雨露,而攀援植物則依附巨木纏繞而上,椐說時間長了,可將大樹弄死取而代之,故被稱為「絞殺植物」。連海里漂亮的珊瑚都充滿殺机,有的會排放毒素,不讓別的珊瑚在自己身邊立足,澳洲大堡礁有一种扇形珊瑚,從礁石邊緣盡量往外擴張,遮住透過海水射進來的有限光線,可以令下面寸「草」不生。

        社會里的人呢,是不是都要夠強、夠酷、夠凶、夠狠,把弱者擠掉甚至吃掉,才算生存之道?!

        幾乎沒有人非議它的冷血,它的殘忍,它的冷酷。更多的人甚至欣賞叢林文化,認為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歷來如此,天經地義。

       強者戰勝、淘汱甚至吃掉弱者,是否就此成為真正的、優秀的強者呢?!

      「皎皎者易汙,佼佼者易折」。由古至今能生存下來者,未必就一定是優秀的進化者。雖然野草的生存能力遠比莊稼要頑強,但它決不是優秀的,也不是我們所須要与樂見的。反之,莊稼經過人工篩選優化品種,最終還是因為能供人食用果腹、免於飢饉而造福人類,所以比野草優越。

         根椐研究,世界物種演變到最終,老鼠、昆蟲和細菌病毒的生存适應能力,可能比人類還要強!難道我們可以認為這就是自然選擇進化的最高境界嗎?它們就因此而成為強者嗎?

       達爾文的「進化論」當初只是一種假設并非終極真理,隨著科學的發達,越來越受到質疑与修正,在比較解剖學、古生物學、胚胎學等方面,許多新發現的証椐,都証明「進化論」有許多落伍、不足甚至謬誤之處。而常熟市五年級女生作文中所流露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以及這種思潮還為許多人普遍認同与信奉,更加令人不寒而慄,怵目惊心!

        物種相比,也很難評定誰一定最先進,更不能以存活為优劣強弱的准鑒﹔人与人之間也不能單純以財富、知識、官員等級、社會地位來評定誰強誰弱、孰优孰劣。                                                                 

        一千四百多年前,梁武帝令周興嗣編綴過「千字文」,其中講到五常之德与五倫之道,對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草木,早就作過清清楚楚的闡述。孟子亦勸誨華夏子孫,首先要「親親」---關心自己家人,從對有血緣關系的親人做起﹔其次是「仁民」----大家都是人,是同類,應該互相幫助﹔第三是「愛物」,愛護眾生与環境。人就是人,不是動物,人有同情心,懂得愛与憐憫,恪守道德与倫理,有社會責任感
,樂於關心与幫助弱者。

       有一篇研究文章這樣寫道﹕「人類的進化只應通過創建更公正平等互利的社會體制、社會公德、法律和契約,為所有人的自由發展創造良好有利的社會條件,創造更好的文化學習環境以造就更好的人性,為每個人的政治(參政機遇)道德素養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提高造就自由發展的空間。自由競爭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消滅不適者,而且鼓勵所有人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改善自己。懶惰被認為是比愚蠢更大的對進步的障礙,對懶漢們的做法不是去消滅他們,而是迫使他們作出更多的努力。」

        作為萬物之靈,人,始終是通過善良、正直与愛來變成強者的。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读者来稿 文章


新西兰华侨首部汉俳诗集《林爽汉俳》长沙首发

今天心情很糟,被搶了!

二00八年十月十四日,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国际老人节有感

蘇震西,一個讓墨爾本難以忘懷的名字

格律詩芻議

文明社會需要詩歌——參加文化沙龍詩歌座談會有感

風急雨驟自縱橫

蜗角争利与大爱无遗

雖不是風驟雨急夜,堪稱是鳥語花香天

問我們能有幾多“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詩人、寫詩的人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