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角争利与大爱无遗 - 澳纽网专栏





首页 > 澳纽网专栏 > 读者来稿

蜗角争利与大爱无遗

作者: 立言    人气:     日期: 2008/10/8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即使是人生转瞬,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还是在万丈红尘中跌扑翻滚。奥运百年盛会,华人太空行走,三鹿毒奶粉丑闻,美国次信贷风暴,纽西兰大选角逐……无不波及这偏安一岛的微末人生。“以不变应万变”,这是“三人行”同仁的信条,也是我的人生准则之一。

万变者茫茫宇宙,碌碌人生,所谓“客观世界”,除顺势求存外似乎别无他途;不变者心存一念,所谓“主观世界”,大可涵盖宇宙万物,小可洞悉一粒沙一滴水,却是因人而异,奥妙无穷。上帝造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是有灵有魂有体,动物吃饱了肚子就满足,人则不然,保暖之后还会“思淫欲”,这“淫欲”不同于生物的繁衍需求,圣经上概括为“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

——这都是在“魂”的层面出了问题。唯物主义与现代科技只承认看得见的“体”而否认看不见的“灵”与“魂”,因而无论治国平天下还是修身齐家,都只针对“体”而不及其余,因此问题绵延不断。以“毒奶粉”为例,那些在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的人,不是不知道其后果,但只为一己赚钱的私欲膨胀,哪管他人死活;纽西兰盗贼猖獗,不为冻馁之虞,实为贪欲驱使,“尧舜之世”的法治却纵容了鸡鸣狗盗之徒。如果“唯物的”把眼光仅仅局限在解决“体”的需求和“社会问题”的层面,则问题永远无法解决。

真正有效的途径是把问题的焦点转移到“人”身上。社会是由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活人组成的,人除了吃饱穿暖,还有精神层面的需求,属于 “魂”与“灵”的范畴,如果无法满足或受到挫败,就很可能会扭曲为反社会的方式发泄出来。现代社会的蜗角争利大都不是为温饱,而是为“欲”做伥。采取压抑的方法,人为的去“节欲”、“禁欲”,靠道德、文化的力量和约束,可能奏效于一时,但不能长治久安。最典型的当属“文革”,禁欲禁到全国“一片红”加“蓝蚂蚁”,最后崩溃到今天的唯利是图,物欲横流。惟有因势利导,跳出“欲念”的束缚,堪破蜗角石火的局限,才能真正驾驭自我,驾驭人生,进而享受人生。更进一步者,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造福人生,造福社会,则为英雄,为圣贤,从而为众人所仰慕。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特蕾莎嬷嬷被誉为:心怀大爱做小事。她放弃天主教贵族学校校长的职务,深入贫民区去服务那些“穷人中的穷人”,与满身是病、浑身脏臭、衣不蔽体的流浪者生活在一起,只为她强烈感受到耶稣基督深沉的召唤:“我饥饿、我裸身、我无家可归”,她走进加尔各答老旧、脏乱的大街小巷,亲吻艾滋病患者的面孔,抚摸麻风病人的残肢,如同服事基督般的服事他们。她总说:“在每一个人身上看见耶稣”,她用生命演绎了她的信仰:热爱人类的生命;满足人们的需要;唤醒人性尊严。

世人景仰特蕾莎嬷嬷的伟大,但很多人无法理解她。殊不知一个普通人,只要把自己灵性的开关打开,调整到能够接收来自天地万物的创造之主的频道上,能量自然源源不断——这个“频道”就是爱,属天的爱,无往不利。

大爱无遗。





声明:作者原创文章文责自负,在澳纽网上发表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更多 读者来稿 文章


新西兰华侨首部汉俳诗集《林爽汉俳》长沙首发

今天心情很糟,被搶了!

二00八年十月十四日,一個值得記住的日子

国际老人节有感

蘇震西,一個讓墨爾本難以忘懷的名字

格律詩芻議

文明社會需要詩歌——參加文化沙龍詩歌座談會有感

這就是強者嗎?

風急雨驟自縱橫

雖不是風驟雨急夜,堪稱是鳥語花香天

問我們能有幾多“羞”,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人、詩人、寫詩的人
 

更多>>  





彩虹摄影




浏览微信精选文章,免费公众号推广

感谢您对澳纽网的支持

© 2024 澳纽网 AusNZ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