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內心的愉悅因獨來獨往與天地精神往來為樂。”
---- 愛恩斯坦 ----
除了生性極內向或患有自閉症的不幸者外,青少年人大都喜歡熱鬧而不愛獨處,這似乎是人的天性使然;離群者往往被視為異類,要忍受社會不同階層人士的非議及輕視眼光。
為了經常能生活在熱鬧中,工作學習場所外,各式各樣的團體、會社、樂 球 、俱樂部等組織莫不紛紛成立;由於人之道德、品性、修養、學識之差距,大部份初始高高興興興參予的人,終不免在衍生種種是非紛擾中,被傷害、誹謗、惡語、妒嫉,因而煩惱頓起,猜疑而至杯弓蛇影;本來快樂的日子,變得愁雲慘霧。有者意志消沉、有者心存報復而興風作浪,上演鬥 庺[劇,貽笑天下。
隨著年齡的遞增,到耳順之齡以後,還如昔日靜不下心者,又是另類異數;相反、進入晚晴歲月的人生,應該去盡鉛華,反樸歸真,回到心靈孤獨的境界。可惜、放眼周遭識與不識的圈子,但見大多數“不認老”者、皆情緒亢昂,依然要在滾滾紅塵中 幟麏Z利,這些自尋煩惱的人,浸淫在俗世生活大潮的物慾中、任其浮沉,根本不能品味生命的靈性。
懂得規劃人生,過日子就變得很充實,不會渾渾噩噩;有些到了退休後,往日朝氣蓬勃一去不返,整個人有如漏氣氣球,生活彷彿除了「等吃、等睡、等死」外,再無任何事可做了?要不、就整日躲進賭場與“老虎機”博鬥,把白花花的錢去餵永遠也不飽的“老虎”。這些人也是難忍孤獨者,總要在人堆中在人潮裏証明自己的存在,証明自己還活著。
去年開始,我已漸漸變更了過去的生活,逐步淡出社團;對鬧哄哄的餐會、吵雜的場所感到不勝其擾。朋友問我,不參加社團活動,能做什麼?是的、不少人若不在社團打滾,便會度日如年。因為這些人不論年齡大小,多是不奈寂寞者。
我郤總感到時間不夠用,獨處時、內心享受著無上的愉悅,一點孤單感也無。
以下是我歡喜孤獨的緣由:
讀書非要有獨處的時間不可,在讀書過程中享受不同作家智慧,那份心靈共鳴所得到的樂趣,又豈足為外人道哉?
散步、聆天籟之音、輕風拂面,啁啾波浪不絕於耳;神清氣爽,每日清晨、我與天地融而為一,白雲、樹影、飄葉、長街、風聲、鳥鳴,圖畫裏處處有我在。
創作、書房播放古典樂章,各位大師的妙曲在我耳際繚繞;靈感頓湧時、將我思我想我感從指尖上敲成篇章,獨坐書房,自得其樂。不但忘憂,也經常忘餐。
天氣晴朗,前園後庭也是我獨處的地方,對園藝並無興趣,把它當成生活不可少的項目,因為總不能久呆電腦前,也不可久捧書冊。活動肋骨,吸收戶外空氣與天地精華,最好的方法便是到前後園去蒔花弄草了。
上網、獨對電腦螢光幕,打開網絡,世界繽紛色彩即時呈現眼前,查閱電子信,分享散居五湖四海的親人、文朋詩友、神交網友等的喜怒哀樂,以及他們傳來的種種訊息,過瀘或轉發,也常將拙作傳出去讓友輩們先讀,真個不亦樂乎。
長夜漫漫,若無應酬,最好是觀賞影片或連續劇,讓劇中人的嬉笑怒罵感染,看看不同時空的社會眾生相。電視機打開後,色彩和聲浪彌漫,投入時,往往會被劇情 砍吨活w平靜的心,時而隨之喜時而跟著愁,真不知人間何世?
“來自內心的愉悅因獨來獨往與天地精神往來為樂。”
無意讀到愛恩斯坦以上這句話,才知道孤獨並非如凡人想像中的寂寞或苦悶,而是心靈的一種至高無上的愉悅,若非有個人的體會,實在難明;人除了肉身外,還存在了靈性,要想靈性得到喜悅,獨處是最佳妙方。修行者之參禪、打坐、入定、閉關、靜思,無非就是求與「天地精神往來」,而從中得到無上的喜樂。
獨處時還可少了許多是非,人與人交往,發生矛盾時便形成了種種我執,我執是連本身也見不到的毒素。這毒素會促成夫妻、朋友、親人反目,情緣變成了痛苦根源。煩惱如影追隨,揮之不去。能讓心靈得到愉悅,在孤獨中去領悟,自可避免不少人我是非的糾纏。
孤獨有種種好處,何不暫時放下身心,好好去享受因為獨處而獲到的精神無上愉悅呢。
二零零六年九月十五日於墨 柋尽
更多
文章
|
|
|
中大人的博愛精神 |
|
點燃心香 |
|
讀報紙 |
|
阿三 |
|
虎來了 |
|
<微型小說> 廢柴聯合總會 |
|
高風亮節存正氣----緬懷葉仲芬先岳父 |
|
<武俠微型小說> 六爺 |
|
<微型小說> 讀報紙 |
|
日久新鄉猶吾鄉 |
|
<微型小說> 生日快樂 |
|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